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史学大师陈垣上款书札专场>陈维镳、陈国键、陈乐素、陈 约、陈雪晶、张遵俭 等陈垣亲属 致陈垣有关蔡元培及抗战时局等家书十五通
图录号/艺术家:

陈维镳、陈国键、陈乐素、陈 约、陈雪晶、张遵俭 等陈垣亲属 致陈垣有关蔡元培及抗战时局等家书十五通

图录号:59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陈维镳、陈国键、陈乐素、陈 约、陈雪晶、张遵俭 等陈垣亲属 致陈垣有关蔡元培及抗战时局等家书十五通
图录号:
595
年代:
艺术家:
陈维镳、陈国键、陈乐素、陈
材质:
信笺 十五通二十三页
作品分类:
尺寸: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史学大师陈垣上款书札专场
拍卖时间:
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周四至周六)
备注:
声 明:
为保护文献完整性,陈垣上款信札,图录号Lot441-Lot595先以整体标的拍卖,整体标的拍卖时的图录号为Lot440,估价RMB18,000,000-28,000,000,如整体标的未成交,再单标的分开拍卖,起拍均无底价。”

著录:1. 《陈垣来往书信集》P17、604-608、630、655、709、715-717、727、773,陈智超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2. 《陈垣年谱配图长编》P318、319、373、418,刘乃和、周少川等著,辽海出版社,2000年。 3. 《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P47、525、637、1093-1097、1153-1154、1156、1170,陈智超编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说明:陈垣上款并批注。 此为陈垣亲属家书十五通,谈到蔡元培、张元济、抗战时局等,兼及陈芍(大姊)、陈瑜卿(弍姊)、陈珞卿(三姊)、陈国彦(彦兄)、陈国楠(楠弟)、陈振杰(杰儿)、陈友潜(潜侄)、陈容(容侄)、陈琪之、陈彦之、陈淦之、陈伯驺等诸多陈家人,并涉及李书华、汪兆镛、汪希文、黄霄九、梁培基(慎公)、李务滋等粤中人士,多作于1930、1940年代,可从中管窥陈氏家风。 信件作者陈维镳为陈垣九叔;陈国键为陈垣胞弟;陈雪晶为陈国键长女,陈垣侄女;陈乐素为陈垣长子;陈约为陈垣第三子;张遵俭为陈垣女婿;陈庆龢为陈沣长孙,与陈垣同宗;张汝翘为陈垣拜把兄弟。 其中,陈乐素信谈到蔡元培跋汪龙庄手卷及张元济七十纪念文集,提及蔡元培、张元济、徐宗泽。1936年11月,蔡元培、胡适、王云五为庆祝张元济七十寿辰,拟为其出纪念文集,联名发出《征集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启》,分寄张氏友人。适值陈垣得清史学家汪庄龙手书七札,邀胡适、蔡元培为汪氏手札题跋。查《陈垣来往书信集》,1936年11月13日蔡元培致陈垣函,蔡元培应邀为手札作跋文一篇,同时提出一请求,以汪氏及信中诸人皆高寿,为免别觅题目,“拟以汪札胡跋及弟所附加之跋别抄一本,发表于张菊生先生之七十岁生日纪念册”。此请求后得陈垣应允。其时二人书信往来多由陈乐素转交,陈乐素遂作此信,将蔡氏跋文完成时间及张元济七十纪念文集具体详情告知陈垣。蔡元培所作跋文为《汪龙庄先生致汤文端七札之记录与说明》,刊载于《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1937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陈庆龢信札二通围绕题先祖遗像等事而作。所及先祖当系陈沣;张汝翘信为感谢陈垣寄赠《灵言蠡勺》等书而作。所及《灵言蠡勺》,系由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口授、徐光启笔录译成的哲学著作。该书于1919年重刊,陈垣、马相伯等均为之作《重刊灵言蠡勺序》。陈垣于序文中谓“天学初函诸编中,《灵言蠡勺》说理最精”;陈雪晶信谈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论赴美留学及岭南大学文化考察团,提到岭南大学教授徐锡龄;陈维镳信围绕故乡新会景状及陈氏族人境遇而作,谈到陈氏家族生意、教育和家乡水患等。 张遵俭信谈到北平图书馆顾子刚研究员将于敏中“论四库全书手札”捐赠该馆,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梅村集通玄老人龙腹竹解题》的成就和意义,以及陈垣长子陈乐素在《图书季刊》发表专论两篇等。信中,张氏赞《梅》文系“考证学问示范之作,剥茧抽丝,语语引人入胜”“初学者得读此文,于入门方法上可获不少启示”“考据至此乃有绳墨可循,可谓精绝”。而《释例》一书则不仅“确定考证在文史学研究上之地位”,且“为术也绝精绝细,以极科学之办法,统驭博富之学问,其貌为旧,其质实新”,仅干嘉学派段玉裁、王念孙著作可与之比拟。; 陈国键1934年7月1日信中,谈及陈垣“昨岁在粤时盘桓多日”。据《陈垣年谱配图长编》,1933年7月,陈垣返乡省亲;1934年3月19日,生母周太夫人逝世,回粤奔丧。此时陈垣因“用眼部阅书过多,不能不配一合宜眼镜以调护之”,建议其“镶一老花小片在眼镜下”,“对于此事稍加留意些,或分配两个眼镜,一睇远,一睇近”。或为陈垣佩戴老花镜之始。1937年5月29日信中,提及陈垣“南京之行”,当指1937年4月底,陈氏赴南京出席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年会。7月20日信中,陈国键建言“兄等在平各人一同回港,以避免战祸”,此信写作前十余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旬日后,即1937年7月30日,北平沦陷。 作者简介: 1. 陈国键(1895~1957),广东新会人。陈垣胞弟,长期在香港经营陈信义药材行。 2. 陈庆龢(1871~?),字公睦,广东番禺人。陈澧之孙,清末优贡。曾任铁路局总文案、公立天津大学堂会办、务部秘书股股员、直隶洋务局参议、驻檀香山领事、北京政府交通部秘书、外交部秘书等职。解放后,将祖藏劫余藏书、手稿、文物捐赠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 3. 张汝翘[近代],字楚、楚南,广东中山石岐人。日本法科毕业,宣统三年部试奖给举人。民国时曾任国税厅总筹备处筹议员。后于石岐任律师。能诗,著多散佚。 4. 陈雪晶(1915~2000),广东新会人,陈垣侄女。曾就读于燕京大学,任学生会主席;后入岭南大学,任妇女部主席,1938年该校毕业。并曾工作于香港政府福利署。1940年代与孙传芳次子孙家钧婚配。 5. 陈约(1909~1999),字约之,陈垣第三子。书法家。少年时曾在陈信义药材行实习。1932年广州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曾于广州圣心中学、香港拔萃中学等地任教。1964年起任广州文化局研究员。 6. 陈乐素(1902~1990),原名博,号乐素,广东新会人。著名历史学家,陈垣长子。1918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9年任《日本研究》杂志主编。1935年教育部委派赴日本考察中国古籍。此后历任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暨南大学教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等。 7. 陈维镳(1877~1956),广东新会人。陈垣九叔,陈信义药材行总负责人,兼理陈氏族人教育。 8. 张遵俭(1915~1990),直隶(今河北)南皮人。1938年毕业于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曾任中央图书馆编辑,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南京教育部图书馆馆员,建国后历任湖北省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以及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三届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图书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等职务。主编有《图书馆专业进修教材》。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